禅与心理学(连载九)

作者:海蓝春心理工作室 浏览: 发布时间:10/11/30
心理学在忏悔上强调回溯,即回到过去的感受里,尤其是受伤的那一个片段.特别是在治疗神经官能症的时候,治疗师甚至使用催眠术来强化病人对幼时经验的重塑,再通过哭泣或冥想、暗示等方法,在病人心里重新建立一个完整的关系结构.但也正因如此,心理学相较于上述两种哲学而显得不太究竟.因为心理解构或重建,都有臆造的成分,与事实真相多少有些出入,回到现实中时,却无法自圆其说.比如父母打过你,给你的心灵造成伤害,心灵解构时,却要在内心设定一个和睦的家庭关系,自造一对健康的双亲,自己接受的父母来.
因此,心理治疗有时候保不住成果,就是因为它与事实不符.而禅就不这么看,它认为,就是有不接受你的父母,打你的父母,这是前提,但这缘于前世因,同时也可为你今后消灾.如果没有这样的父母,你如何能感受人间究竟为苦,你如何才想离苦得乐,如何才能苦心修行?耶稣更直接地说:受苦的人有福了hh
禅是从因果论的平衡意义上阐述,基督教是从神的教义上直接表达,其实也是在说能量能量守衡,但心理学只完成了回归心灵的一半,另一半,由于它特有的局限性,不得不与现实切断.因此,它没有画出一个整圆来,相比之下,它不圆满.但也正是它的不圆满,才令其更有研究的潜质.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体会这种不圆满.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是一个矛盾的整体mm幼时有淳朴和真诚,却没有体力和能力来表达和展示这些真善美;长大后有体力和能力,去没了淳朴和真诚.这就不难想象,所谓圆满,就是既有成人的体力和能力,也具备孩子的淳朴和真诚mm这就是小乘佛教的极致境界mm阿罗汉果位,诣在完成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解脱烦恼和生死大关.东南亚的一些佛教国家均属小乘,但中国属大乘国度,强调更高的一层境界:行菩萨道.
菩萨和阿罗汉曾经有过对话,阿罗汉说:既然万法皆空,不如不做.菩萨说:既然万法皆空,做一做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