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除夕夜,央视的春节晚会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一道年夜大餐.然而,近几年来,这道年夜大餐虽然给我们过大年增添了不少乐趣,但更多的人却不是那般领情,用"恶评如潮"有点过分,"好评如潮"根本挂不上边.事实上,人们对春晚的议论是"一年比一年差",非议多于赞誉,骂声高于叫好声.2008年春节晚会尚未正式播出,节目单刚一亮相,便招致一片片叹息声,"还是老样子"、"好不哪去"、"没啥看头"、"看了不如不看"……正式播出后(我错过了直播机会,2011央视元宵晚会直播视频,初六才观看),很多人只记住了一句今年春晚流行语"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果真是央视的水平一年不如一年,还是当今文艺界没了真功夫全是吃白饭的?未必.我认为,倒不是这些因素使然.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所追求的精神文化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时代,作为一台晚会,能够适应全国亿万观众的口味显然不现实,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一年一度的春晚.其实,春晚众口难调是一种必然,大家也许不会忘记,上世纪80年代的春晚节目,曾经给人们留下很多记忆,有的节目如一首歌、一段相声、一个小品,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但是倘若用今天的眼光再去审视,可能我们觉得些许乏味.为什么呢?那个时候,有多少像今天这样,各种综艺节目铺天盖地,暂不说地方电视台,仅央视的"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非常6+1"、"星光大道"等等就足以让人们大饱"口"福,再加上现在文化的多元性,各种娱乐节目已让我们应接不暇,有时甚至不知看什么好.那个时候,甭说是一台晚会,就是一段小广告,看得也是精彩,也是惬意.而如今,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一首流行歌,不再等待春晚,网络已经满足我们;赏一场舞蹈,不再等待春晚,平时综艺节目已经足够;品一段相声或小品,不再等待春晚,专场晚会或专门节目已经满意.之所以春晚越来越难以让大家满意,是因为我们自己越来越难以让自己满意,是我们的口味一年不如一年,吃的多了,调料自然感觉都一个样. 春晚至今已经举办20多年,20多年来,她毕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笑声,并且成为我们过年包饺子、吃汤圆等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新习俗,成为国人除夕夜必"吃"的一顿年夜盛宴.如果没有这道年夜大餐,我们除夕夜照旧过,新年依然新,但也会失去很多,起码缺少一种感觉,缺少一种氛围.2008年春节来临之际,作家凌沧洲、众人网执行总编裴钰、传媒人孔慧、黄梓峰、蒙昧等人联手推出《新春节文化宣言》,春节究竟是要保卫还是不需保卫?春晚究竟是看还是不看?引发网民热议,一股"抵制春晚"热潮正在网上迅速传播.我对此无意批驳,只想呼吁大家理性看待春晚,2011央视元宵晚会直播,对春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建议,让我们的春晚办的更加成熟,更具年味,更为国人所接受. 开封市龙亭区委群众工作部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