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父母就要给他们自由

作者:海蓝春心理工作室 浏览: 发布时间:10/11/18
爱他就给他自由,这怎么听起来都像是情侣间、夫妻间的对话.仔细想想,孩子们有时也需要自由,父母很容易把对孩子的爱变成束缚.但还是不对,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老人mm我们的父母.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长辈,难道也需要我们给他们自由吗?难道他们还缺乏自由吗?确实如此.老小孩,老小孩,当人们步入老年以后,很多行为和思想特征又回复到了儿童时期,人生就是一幅正态分布曲线图.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老人会像孩子一样失去自理能力.走路怕摔着,吃饭怕噎着,睡觉怕凉着.所以我们会觉得,如果真是爱父母,就应该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的生活.如果条件允许,打理他们的一天三餐,决定他们第二天需要穿的衣服,甚至安排他们一天的作息表.如果邻居看到这样的子女,也会举起拇指称赞.但这样煞费苦心地照顾父母的一切,真的就是对他们好吗?
答案是,包办老人的一切日常生活,对他们有害无利.无可厚非,相比较青壮年,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一定受到了限制,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但是,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掌控自己的生活,不仅是有利的,更是必须的.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他将某养老院的老年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像往常一样生活mm被护士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而实验组多出一些自由项目,老人们被要求独立照料一盆自己选择的花草,自己选择床单的颜色并将它铺好,选择每周四晚上想看的录像节目,总之,他们被要求部分自由地选择、支配自己的生活起居,结果如何呢?
无论是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身体健康程度,实验组(那些被要求部分照料自己的人)都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事实证明,那些有权利自由地生活的老年人,他们更快乐,也更健康.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非常容易感到寂寞和无助.对生活的无力感和不被需要感,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他们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每天都没有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失去了"奔头",在空虚的时光里,他们更容易胡思乱想,过分在意自己的身体,或者一味地回忆年轻的过去,使他们陷入无尽的迷茫和病痛.但如果当每天早晨一醒来,他们发现他们必须料理好自己的早餐,选择是否去晨练,或者决定是否要再买盆花草,他们可能会感到更充实,也更有意思.
我们早已经不再生活在有了上顿没下顿的时代里,如今抛给我们的新命题,是如何让老人过得舒服而知足,毕竟,只有他们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有时我们的好意反而促成了败局.如果我们真的爱我们的父母,比起玩命地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倒不如多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散散步mm有时心灵的空虚压到一切病痛;给他们相对自由的生活的同时,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在社区内参加一些培训班或兴趣小组mm有时兴趣爱好能支撑人们的生命,并会发现生活的其乐无穷,同时还能获得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在老人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当然,这是因人而异的),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目标,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建立与"老"朋友们之间的友谊,最重要的,不要"包办"他们生活的全部,在生活的空间里留给他们一块"自有地",使得他们能够转移注意的中心,这才是对父母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