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理学》??过度自信

作者:海蓝春心理工作室 浏览: 发布时间:10/12/02
过度自信,从描述层面来讲,是指个体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机会的心理现象.从操作定义上来讲,可以认为是当个体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判断时,其主观概率在一定范围内高于实际事件出现概率的心理现象.
过度自信可以导致决策错误.研究发现,当人们65%到70%确信自己的答案时,实际上只有50%的可信度.当人们100%确信时,其实只有70%到80%的可信度.过度自信的心理作用于投资者的行为时,就具体体现为投资者对信息的评判具有不切实际的理念.这种心理偏见对于投资者的危害是巨大的.首先,过度自信会直接导致对投资风险的低估,这可以在股市震荡前的种种市场行为中得到体现,通常通过小盘股投机获利的投资者手里往往持有大量的"垃圾股".其次,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倾向于频繁操作.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随着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市场交易量和价格波动会增加,投资者趋向于过度频繁交易.过度频繁的操作增加了交易量,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的后果就是:在预期收益严重高估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使收益受损.更为重要的是,过度自信还会影响投资者正确的技术分析与理念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影响交易行为与收益.所以,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不要把大脑同牛市相混淆.
另有研究认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重要因素.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尤其是短期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与债务期限结构也显著正相关.目前,几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观察到了过度自信现象的存在,并且有研究认为,不同领域中,过度自信的影响程度不同.
通常而言,经济行为中应避免由过度自信导致的决策错误,减少经济损失.为避免过度自信的发生,首先必须了解影响过度自信的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过度自信与智力无关,但与练习、反馈、基础概率等关系密切.1、基础概率影响过度自信研究发现,基础概率是影响过度自信的主要因素,当基础概率处于极端水平(极端低/极端高)时,个体并不表现过度自信,相反会表现出保守主义倾向——判断准确性高于自信心水平;而当基础概率处于中等水平(40%-50%)时,过度自信表现得最为显著.2、结果性质影响过度自信当基础概率处于中间水平时,无论结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被试决策或判断都存在过度自信现象,并且对所有积极结果的判断都表现出比消极结果更强的过度自信倾向.3、过度自信受问题呈现方式、评估形势等的影响4、问题结构影响过度自信当问题结构良好时个体较少表现过度自信,而当问题缺少结构时,个体会表现出强烈的过度自信倾向.例如,当生产一种全新产品时,由于该产品的市场状况是未知的,不确定的,个体会表现出很强的过度自信倾向.市场经济行为中的风险投资是上述情形的典型代表,因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使他们对投资项目获取成功的估计大大高于实际成功的概率.5、反馈影响过度自信当先前决策的结果得不到反馈、反馈模糊或延迟反馈时,会增加过度自信.6、练习影响过度自信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个体判断中的过度自信现象会有所减弱.例如,气象预报员在对雨的预测中觉少存在过度自信现象,而在对台风的预测中却表现较高的过度自信倾向,因为雨与台风相比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气象员在反复多次的选择中,可以较好地修正由于过度自信导致的偏差.
不仅外部因素影响过度自信,个体差异也是导致过度自信的重要因素.
针对影响过度自信的因素,审视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过度自信的影响.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