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智力测验发展历史的掌握情况.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心理学界一般认为,这是心理学界编制的标准化量表之一.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是在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的基础上,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于 1961年经过修订而成的.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于1939年编制了韦克斯勒一贝勒维智力量表(W-BI),于1949年初发表韦氏儿童智力量(WISC).1955年韦克斯勒将量表进行了重新修订和标准化,编制成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瑞文推理测验是英国心理学家瑞文于1938年创制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 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时,如果虚无假设正确,但被拒绝.这类错误被称为
A.α型错误 B.β型错误 C H0型错误 D.H1型错误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假设检验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是由样本推断总体,由于总体的真实情况往往是未知的,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就有可能犯两类错误:虚无假设H0本来是正确的,但拒绝了H0,这类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即α型错误,也称I错误;虚无假设H0本来不正确,但却接受了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即β型错误,也称Ⅱ错误.但没有H0型错误和H1型错误的说法.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3.真分数模型X=T+E中上表示的是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抽样误差 D.标准误差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真分数理论模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真分数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的基石,其基本公式为X=T+E,即观测分数是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函数.其中,误差是随机出现的,每次测量所产生的误差是独立的.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对象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对总体各单位结构的代表性差别,而引起的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如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绝对离差等;标准误差是指各测量值误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故又称为均方误差.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4.某考生在一项测验中得分60,经换算百分等级为70,这表明在所有考生中,得分低于该考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A .30% B.40%C.60% D.70%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描述统计中百分等级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百分等级分数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它根据分布中某一原始分数,求这个原始分数在分布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作为经常使用的一种测验分数,对分数解释有较大的意义.故本题正确答
案是D.
5.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散点图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描述统计中有关统计图方面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散点图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适用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直方图是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线形图是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以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长条来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的数量关系,通常应用描述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6.根据默瑞需要理论编制的人格测验是
A.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I6PF)
B.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C.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f)
D.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格测验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是一种自陈量表,它以默瑞的需要理论为基础,所测的十五种人类需要包括:成就.顺从、秩序、表现、自主、亲和、省察、求助、支配等.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的理论基础是个性特质论;艾森克人格问卷是在艾森克三维人格论基础上编制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是以人格理论为基础编制的.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7.将测验对等分半后,两半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0,校正后该测验的分半信度是
A.0.70 B.0.75 C.0.80 D.0.85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测量信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利用分半法计算测验的信度,可能会低估原长度测验的信度,所以需要用斯皮尔曼一布朗公式对分半信度系数进行修订,根据校正公式可知校正后该测验的分半信度是0.75.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8.将Z分数转换成T分数时,需要进行
A.正态化转换 B.非正态化转换 C.线性转换 D.非线性转换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测量基本理论中分数转换的掌握情况.T分数是从Z分数经过转化而来的一种正态化的标准分数,公式为 =10Z+50,由公式可知本题正确答案是 C.
9.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A.成就测验 B.自陈测验 C.情景测验 D. 投射测验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人格测验类型的掌握情况.心理测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测验的功能可以分为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按照测验方法可以分为自陈测验(问卷法)、投射测验和情景测验(作业法).主题统党测验是由默瑞及其同事开发的,是投射测验中的一种,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10.等距量表的特点是
A.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描述统计中等距量表的理解和掌 握情况.等距量表是一种有相同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它只能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也没有相同单位的量表为顺序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同单位的量表为等比量表.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11.某次测验的标准误为2,被试甲在此测验中得分为80,则其真实水平99%的置信区间为
A.[74.24,85.76]B.[74.84,85 .16]
C.[76.64,83.36]D. [76.04,83.96]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推断统计中区间估计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推断统计的结论没有100%的准确,只能以一定的概率,即"小概率事件发生与否"作判断,而判断的准确性需要用一个区间来表示,是应知应会的内容.根据区问估计的公式可知本题正确答案是B.
12. 已知某次学业成就测验的平均分数是80,标准差为4.如果某考生得分为92,则该分数转换为标准分后是
A.1 B.2 C.3 D.4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理论中分数转换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公式可知本题正确答案是C.
13.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正、负1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
A.25.00% B.34.13% C.50.00% D.68.26%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推断统计中概率分布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查正态分布表,可知本题正确答案是D.
本题难度为0.715.
14.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4,4,5,3,5,5,2.这列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全距依次是
A.4,4,2 B. 4,5,3 C.5,4,4 D.5,5,1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描述统计中集中量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平均数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其计算公式就是将所有的数据相加,再用数据的个数去除数据的总和.众数是指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全距又称
两极差,是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是说明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15.以学习成绩为效标,得到某一智力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80.将此测验用于预测时,其测验结果可解释学习成绩变异的
A.16% B.20% C.64% D.80%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测量效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效标关联效度就是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相关系数,如果用智力来预测学习成绩,效度系数的值也就是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回归系数.在一元回归的情况下,复相关系数也就是由自变量能够解释的变异量,复相关系数
为R2.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2010年十月联考教育硕士(EDM)综合(心理学)练习题一(8
作者:海蓝春心理工作室 浏览: 发布时间:10/12/16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