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效应

作者:海蓝春心理工作室 浏览: 发布时间:10/12/25
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黑天鹅效应:指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它罕有发生,但一旦出现,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几乎一切重要的事情都逃不过黑天鹅的影响,而现代世界正是被黑天鹅所左右.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之中.黑天鹅的存在寓示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但人们总是对它视而不见,并习惯于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这些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最终被现实击溃.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破窗理论: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
长尾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的"二八定律"的彻底叛逆.但是长尾之父克里斯.安德森自己也承认,你能在长尾中赚到钱吗?这取决于你是谁.如果你是一位aggregator,那么,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你是长尾上大多数的小生产者,想要得到直接的收益还是比较难的.
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马太效应:《圣经 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责任分散效应: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帕金森定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晕轮效应: 普希金曾狂热地爱上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习得性无助实验: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证人的记忆: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罗森塔尔效应: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学习以及自己的行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