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心理学入门(节选四)

作者:海蓝春心理工作室 浏览: 发布时间:10/11/12
五、人格诸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一个一个地分别讨论荣格的结构概念,似乎意味着它们是彼此分离,相互区分的.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在人格讲结构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一种结构可以弥补另一种结构的不足,一种要素可以反对另一种要素,两种或更多的结构则可以联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
互补作用可以用外倾与内倾这两种相反的心态来说明.如果在自觉意识中外倾心态是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心态的话,那么无意识就会以压抑的内倾心态来补偿.这意味着一旦外倾心态遭到某种方式的挫折,在无意识中处于劣势的内倾心态就会跑出来表现在一个人的行为中.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人在一段时间紧张的外倾行为之后,通常紧跟着就变得内倾.无意识总是补偿着人格系统的不足.
互补作用也发生在各种心理功能之间.一个在自己的自觉意识中过分强调思维和情感功能的人,在无意识中却是一个直觉型和感觉型的人.同样,男人的自我与阿尼玛,女人的自我与阿尼姆斯,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一种互补关系.正常男子的自我是男性的,而他的阿尼玛则是女性的;正常女子的自我是女性的,而她的阿尼姆斯则是男性的.互补原理给相反的心理要素之间提供了一种平衡,它避免了人的精神陷入病态的不平衡.
事实上所有的人格理论家,不管他抱有什么样的信念,坚持什么样的主张,都认为人格同时容纳着可以导致相互冲突的两极倾向.荣格也不例外,他深信人格的心理学理论必须建立在对抗和冲突原则的基础上.因而,由彼此冲突的要素所导致的紧张(tension),正是生命的本质.没有紧张,也就不会有能量,从而也就不可能有人格.
在人格中,对抗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阴影与人格面具之间,存在于人格面具与阿尼玛之间,存在于阿尼玛与阴影之间.内倾与外倾相抗衡、思维与情感相抗衡、感觉与直觉相抗衡.自我就像一个来回奔忙的人一样,游移于社会的外在需要和集体无意识的内在需要之间.男人的女性性质与他的男性性质相竞争,女人的男性性质与她的女性性质相竞争.理性的精神力量与非理性精神力量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冲突是生命的基本事实和普遍现象.重要的问题在于:这些冲突最终将导致人格的崩溃,还是能够被人格所承受.如果是前一种情形,这个人就成为精神病人或神经官能症患者,他变得疯狂或半疯狂.如果是后一种情形,如果冲突能够被人格所承受的话,这些冲突就可以为创造性的成就提供动力,使一个人在生活中显得精力充沛.
那么,一个人的人格就必须是发生冲突与争端的场所吗?荣格不这样认为.荣格著作中的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对立面在任何时候都可能结成统一体.荣格一再提出证据证明:对立的双方可以以各种方式统一和综合起来.对立面通过荣格所说的超越功能而实现其统一.正是这一人人生而有之的天赋功能,将导致形成一种平衡的、整合的人格.
六、小结
现在我们就要结束关于荣格人格结构理论的讨论了.不难看出,在荣格看来,人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其所以复杂,不仅因为这一结构由无数的要素(原型和情结的数量是不可胜数的)所组成,而且因为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错综复杂的.当然,事实上任何有头脑的人也从未把人格看成是一种简单的结构.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正是试图给那些显得复杂混乱的人类精神状态和精神活动提供一种秩序和模式.
如果有谁想知道,在具体的个人身上,人格的各种要素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那么我们只能回答要做到这一点将是极其困难的.其所以困难,原因就在于他既要估计人格各种要素在某一特定瞬间所具有的力量,也要考虑这些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人的精神并不像岩石或者树木那样是相对固定不变的东西,可以在描述一次之后便一劳永逸.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力系统.在下一章中,我们将要讲到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