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於1998年开始著手发展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主要目标是提?人们基本的能力,如乐观、勇气、诚实、自我了解与人际互动的技巧,帮助个人找到内在的心理能量,以作为对抗挫折的缓冲、掌控逆境与困难,使得个体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轻易落入忧郁的状态中(洪兰译,2003).忧郁者会感到绝望、疲倦、虚脱、焦虑、痛苦和认知迟钝,甚至会导致自杀,因而当现代文明不断进步,但忧郁症患者却逐年攀升之际,有人乃将之喻为廿一世纪的黑死病.从大脑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忧郁症患者的额叶不活动,但中间部分产生意识情绪处却过度活化,因而他们没有动机或欲望作任何事情,却病态的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情绪状态上.於是愈是在意,愈是忧郁;莫怪乎宗教家不断呼吁大家要「放下」,恢复「平静」的心.
正向心理学主要著重三个部分的研究,包括?(一)探讨正面情绪(例如快乐、自信、乐观、和平hh等),以及怎样可以获得正面情绪;(二)探讨能力、长处及美德(例如良好的人际、社交能力、创造力、同情心、自制能力hh等),以及如何发展这些能力和特质;(三)探讨能够支持和发展人的能力及长处的各种支持系统,以缔造有利和适切的条件,培养出具正向特质的下一代.
实验证实,我们可以教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负向思考,并学习对抗这些负向思考,透过留心醒觉日常生活、重塑自己的过去、从正面角度展望未来等以获得正向思考.正向心理学者还提出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运用在生活的不同范畴上?如:工作、家庭?,便可获得快活、美好的生活;如果将之发挥在比自己个人更大的目标上,生活便会过得更有意义.
近年来,西方心理学者不断探讨如何使人快乐,而他们著眼的方向,从分析情绪的类型、情绪的发展、情绪智商、情绪管理等范畴,大体不离「如何使个人更快乐」为核心.不过,有趣的是,提出EQ的高曼近年来透过和达赖喇嘛的对话,企图寻找东西方对培养情绪的共同与互补之观点(张美惠译,2003).而塞利格曼等研究者归纳出东西方所有宗教和哲学都支持的六种美德?智慧、勇气、人道、正义、修养、与心灵的超越?,鼓励人们将这些美德与个人的长处用於增加知识、力量和善良上,以产生正面的情绪、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洪兰译,2003).我们可以发现东方儒家的「致中和」或佛教观点「从明心见性」中孕育爱与慈悲的情绪涵养观,渐渐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
儒家思想中谈到「心情哲学」的修养功夫,可以用《中庸》篇章里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作为代表.由於喜、怒、哀、乐是一种变化不定的「心情现象」,若这些心情能与「中」心轴,维持一种「彼此相从,心声相应」的关怀时,就能达成「致中和」.致中和后,因为个人能在宇宙、世界、社会、人伦hh找到安适的位置,安其所在而不动心,回归到中心轴的天命关系里;而在大自然里的万事万物,也能和谐的生长发育,此之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种「中和」观,其实正是「中庸」二字的另一种诠释:「在日常生活的场域里,回归到中心轴的和谐关怀上.」因为这种关怀是相互的而且发自於内心,所以「能尽人之性、物之性」,进而「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达到天、地、人并立的和谐关系.
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因为心中懂得「平等」的真谛,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有了这种「推己及人」的爱心,自然就不会故意去伤害别人,所以就等於「持戒」一样.而如果我们的心性、行为已经「正直」了,也就等於在「修禅」.
中庸里谈情绪,绝非压抑,讲究的是形上的关怀.而依据佛家的观点,我们的烦恼大多来自对某些事物的热烈欲望与依恋之破坏性情绪,又称惑障或烦恼,人世间有八万四千种烦恼,概分为:贪欲、愤怒、骄傲、无知与虚妄、怀疑、偏见.相对於这种对人对己造成伤害的建设性情绪,代表的是对事物本质有较正确的认知,也即自性清净心.若从动机来区分,则可说是「自我中心」对「利他」的差异.
如果我们细细体会,也可以从许多角落看见菩萨的身影.例如慈济的环保志工,有些已经八十多岁了,原本病痛缠身,但却因到环保站做资源回收工作,不仅进一份力护卫地球,更重新发挥自己的功能,如果依照马斯洛的需求阶层论观点,他们是从「自我实现」中超越「基本需求」,是「爱」的最高展现.
西方心理治疗与心理学的重点重帮助人发展健康的自我,让人拥有成熟的情绪表现,与自我效能的感觉.而东方心理学一方面知道人必须建立健康的自我才能超脱,同时也注重个我(self)如何超越自私的我(ego).我个人认为比较佛教在情绪观点和西方「正向心理学」最不同的地方,大概就是佛教认为在消除愤怒和仇恨这种负向情绪上,除了加以察觉和管理外,必须从慈悲心出发,因而即使对方看起来好像在伤害你,但由於他们的破坏性行为只会伤害到他们自己,所以个人除了检视本身自私的报复冲动外,更应该要记得实行慈悲的愿望,而且承担起责任,帮助预防其他人因为自作自受而吃苦头.我想这种超脱,大概是宗教者最让人最为敬重之处?因为对芸芸众生来说,要做到「天下没有我不爱之人」或「天下没有我不原谅之人」是何等不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