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俗谚和古代故事,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且还蕴藏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时至今日,其中折射出的心理学道理仍真实地反映出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因此,从本期起,我们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您解读成语、俗谚和古代故事中的心理学.
杞国(今河南杞县)有个人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忧思满面.问他愁什么,并非国计民生,也非吃饭穿衣,竟然怕天地突然崩塌自己无处躲藏!这就是战国时期《列子·天瑞》中记载的故事.此后,"杞人忧天"就用来形容那些"没事瞎担心"的人.而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杞人就是个广泛性焦虑的患者.
而今,像杞人这样的人也不少.走路怕摔着,吃饭怕噎着,干啥事都往坏处想……就像罗女士,每一件生活小事都让她忧心不已,谈恋爱明明进展顺利,但每次约会前都担心男友跟自己分手;明明只有轻度的失眠,可一睡不好觉,就害怕自己会因此而患上重病;本来工作顺利,还总担忧自己完不成任务,被老板炒鱿鱼.
不管是杞人还是罗女士,都有两个共同点:先天容易焦虑和后天某一个触发焦虑"扳机"的事情.焦虑像"胶水",见到什么,就会粘上它,就把事情想得过分严重.而往往这些担心却缺乏现实基础.有资料说明,每100人中就有5人曾经在一生中当过过这样的杞人.当然,爱操心、能操心是人类生存必需的功能,在李白看来,"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杞人这是有忧患意识的体现.这样的恐惧,平时人们会短暂性出现,过些日子可能就会逐渐消除.如果焦虑情绪影响工作和生活,而且已经持续存六个月,就可诊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了.
其实,广泛性焦虑也并非不治之症,杞人的心结最后就由一个民间的心理医生解开了.这位智者告诉杞人,日月星辰只是有光的气,掉下来也不会伤人,土壤充塞在大地的每一处,根本无处凹陷,这番话说服了杞人.从现代的精神疾病治疗角度看,这就是认知疗法,通过调整当事人对事物的看法来排忧解愁,再结合深度放松、冥想治疗等技术,往往能达到很好的长期效果.另外,临床上也多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来达到广泛性焦虑的短期控制.苯二氮卓类药物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明显地缓解焦虑情绪,但却无法解决心理根源.因此,最好的办法还应该去进行心理治疗.
大家对儿童焦虑症可能比较陌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儿童焦虑症".儿童焦虑症常见于学龄儿童,以女孩为多见.这类儿童常常因学习成绩差,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当急性焦虑症发作时,患儿表现为过度烦躁,焦虑不安,伴睡眠不好,做恶梦,讲梦话,食欲不振,心跳,气促,出汗,尿频,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患儿夜间往往不敢单独睡,怕黑暗,常伴夜间遗尿.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下面就介绍一下焦虑症的自我治疗方法.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
一、改变对生活事件、挫折、压力的看法.应该认识到压力并不全都是坏的,把它当作一个使自己能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自己的期望不可过高,制订的目标可比自己的能力稍高一点儿,"去摘你跳一下就能拿到的果子 ".
二、不要感情用事,对事物要三思而行,把美的事物和不美的东西区分得更清楚,我们应当以这样的方式来修身养性.面对任何事不要过于情绪激动,理性的分析事情,不断训练自己,那么就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立场以及他人的立场.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各自的分寸,就不会陷入莫名其妙的不悦之中.
三、其实有些不良情绪是相互感染的,我们只要想方设法的离开感染源就可以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融入到有生机活力的那个群体,让他们的情绪感染我们,从而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变得愉快开心,即便有什么不良情绪也会慢慢的消失于无形之中.
四、当你的心情已经很烦躁时,你可以用心去倾听音乐,音乐是心灵的治愈师,在轻松愉快的旋律里神游物外,沉浸在幸福愉快之中而忘记烦恼,重新唤回我们迷失的自我,唤回我们失去的斗志,重新激发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热情和热爱,憧憬以后生活的日子里,阳光明媚,风景宜人.
五、保持吃清淡食物,均衡营养;比如我们要在炎炎烈日里吃 一些清爽的东西来降降火,一般可以多喝些绿豆汤之类的,同时还可以排毒.另外可以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自己的汗腺尽情的流淌出来,然后用温水舒舒服服的沐浴一番,这是想心情不舒畅也不行了.
六、焦虑症的自我治疗还包括结交一两个知心朋友,尽量把自己的烦恼与忧愁与之倾诉,以减轻自己不良的心理压力.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以书写心情日记.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所以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老是嫉恶如仇.(转自:民众健康网)
=======================================================================================
警惕知识焦虑症
知识焦虑症,也叫信息焦虑综合症.是一种精神病学疾病.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部的孙彼得教授.他认为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呈平方数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高速到接受自如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严重的还会突发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停经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这种疾病流行于每天都要面对高度压力与挑战性的工作环境或职业中,如外企、淘汰率高的企业,而记者、广告从业人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IT从业人员等都可能是该症状的高发人群.知识成为焦虑的新来源.
人类的心理疾病并没有随着医学与心理学的发展而令人欣慰.相反的,科技与文明把人的心灵变得更为拥挤和孤独.所谓的知识焦虑症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焦虑症的异化形式.由于身外环境的瞬息万变,使得许多人对未来无法确定,甚至充满恐惧.这就必然会造成心理紧张,急躁,严重的甚至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不断小解,不断洗手,失眠,厌食等.如果不懂得适时地放松和调节,都会给你的精神及生理造成伤害.
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一方面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确实无限浩大.未知的知识就像黑暗对于孩子,对未知的恐惧感使现代人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拥挤",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时时侵蚀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其实,"知识焦虑症"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用担心它会转变为精神疾病,只要你能意识到它起病的原因,并正确对待治疗,还是可以有效缓解的.以下的方法可以帮助你:
1.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营养神经的药物;
2.每天保证睡眠9小时;
3.每天接受信息的媒体不超过两种;
4.每天的工作列出计划,尽量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5.每天睡前坚持锻炼15分钟;
6.每天饮水量要超过3000毫升;
7.生活有规律,减少娱乐,严禁饮酒.
======================================================================================
盘点当今都市人五大焦虑症状
过去,人们为吃喝发愁,但很容易满足;现在,大家不愁吃喝,可欲望却多了,还是天天犯愁.事实上,专家指出,只要面对现实,别攀比,就能知足常乐,少焦虑.
1.看到好多人买房眼红
曾几何时,只要花很少的钱,甚至不用钱就可以有房子;2009年,各城市不断上涨的房价和一部大热的《蜗居》,把买房引起的焦虑推到了风口浪尖.
此时,有人看见别人明明住着一套房,在2009年初房价低点时又抄底买了第二套房,到了房价一路飙升时,人家又抓住时机把房子卖了,一转眼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可自己呢,累死累活攒了点钱,年初时还够付个首付,可到了年尾,钱倒是攒得多了,可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连首付都交不起了.于是,这些人就开始没事就算钱,心里琢磨着"我连房都买不起,他们凭什么能倒房子赚钱".这就好像一块压在心头的大石头,对与房子有关的一切词汇都特别敏感,听到后心中惴惴不安,不敢再随意消费、享受生活,严重时,可能失眠,脾气暴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指出,面对这类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脚下,少望天",脚踏实地地把当天的事情做好,不能预测的未来,最好放下不想.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不做多余的抱怨.比如,没买房的努力工作、存存钱,别想一步到位,买得起了就赶紧买;需要还贷的,按照原计划,一个月一个月慢慢还,别让房贷影响了生活质量.
2.小时候怕养不起 长大了怕啃自己
若要在全球范围内评选"最无私,最负责任"的家长,中国家长大概可以位列其中.所谓"关心则乱",本来作为家长骄傲的孩子如今却成了父母焦虑的重要来源.
如今,养孩子可是一件最让父母头疼的事情.孩子出生了,一切都要花钱:买奶瓶要买高级的,买衣服要买名牌的,上幼儿园一个月要交几千块,上名校还得求爷爷告奶奶地交高达几万的择校费……父母为了孩子不惜花血本,不少人都感叹:现在养个孩子实在太贵!还有些符合政策的人也不敢轻易生二胎,养一个恨不得都倾尽所有了,哪来的钱养第二个?
他们千辛万苦供养孩子读完书,却还要拿出自己的养老金,供年轻力壮的子女继续深造、结婚生子,甚至容忍他们呆在家里游手好闲.孩子每个月的工资花光光,家长还得倒贴钱,于是有人就感慨道:月光族和啃老族合二为一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1.5%的中国老年人或多或少会给子女经济支持,其中有1/4的人认为压力较大.还有些家长一到月底或接到孩子的电话就紧张,恨铁不成钢但又无计可施,羞于和别人提起自家孩子,为他们的未来担忧不已.不少家长也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一位女出租司机就表示,根本不指望孩子大了奉养自己,"他长大了,不啃我就不错了."
"啃老的出现跟家长总放不开手有关."季建林说,父母管得过多,以至于他们永远把父母作为赖以生存的后盾.而同时,父母又舍不得看孩子吃苦,自然会尽可能地帮了又帮,于是形成恶性循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家长首先要纠正观念:只有未满18岁的孩子,自己才有抚养责任,而当他们长大,就应该自己独立生活.所以,请狠下心、放开手.
3.找不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教育部曾发布消息称,2009年应届毕业生中大概有百万人,都难以在当年找到工作.2009年如此,2010年恐怕亦然.
在不少毕业生心中,知识等于财富,大学毕业就该享受每月万儿八千的薪水.一位半年内连续跳槽三次的男士说,他跳槽主要是因为薪酬低,他一个英语硕士怎么能这么低就?但他也说,用人单位不承诺他高薪的原因是,他没有丰富的业界经验,还需要公司手把手培养.于是,这位男士就将"寻找高薪进行到底",现在还赋闲在家.烦躁、郁闷、不甘每天骚扰他,让他频频面试失败,以至于他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就永远找不到一份工作了.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二科主任谢世平认为,大环境如此,适度担心很正常,有所追求也不算错,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容易把握不好尺度,并出现过度焦虑,进而变得身心疲惫、情绪低落.曾有人进行过调查,发现因找工作不顺利,有57.1%的人感到很累,40.1%的人感觉找不到目标,还有22.6%的人对生活感到失望.
季建林指出,现在的毕业生确实面临着比他们父辈们大很多的压力,但怀才不遇的心态出现在刚毕业时却早了点.现在的社会不同于过去,绝大多数工作都不是铁饭碗,这就意味着,工作之后,有了合适的机会随时可以换,何必非要一步到位.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或者你能在半年后找到月薪几千的工作,但在这之前的半年里,就算一个月只挣几百,也好过坐吃山空."先就业,再择业"正好能解决经验问题.
4.爸妈对着"光棍"唠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年近30,甚至超过30岁,还娶不到,嫁不了,便成了剩男剩女.现如今,这些曾经自豪标榜过自己是"单身贵族"的男男女女,已开始强烈感受到了结婚的压力.
在网络上,流传着一首改编的《水调歌头·光棍节随想》,里面写到道:"男有高矮胖瘦,女有黑白美丑,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光棍不再有!"如此短短几句话,不难看出剩男剩女们的心声.更让人不得不重视的是,这一焦虑正在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的"剩女"数量已然突破50万.尤其现在,新年将至,要回家过年的剩男剩女们更是谈起回家就头疼,不回家吧,想父母;回家吧,又会被父母逼婚.想起这些,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再加上对自己未来的担心和对父母的愧疚,焦虑情绪越发严重.
虽说人人都希望有个理想的爱情,但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季建林认为,你到底是要选择一个生活上的伴侣,还是事业上的同路人,抑或是其他,心里都应该有个轻重的权衡,抓大放小.要知道,什么都要的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没有.生活中有点缺憾才是正常.
网络的普及,人们的接触、社交面越变越小,可选择的人越变越少;人际间的协调、理解能力也越变越弱,然后,婚姻变得渺茫.因此,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很重要,也许可以通过网络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但人与人的交流,还是要走到现实中来,才能得以更好地维系和加深,并最终走向婚姻.
5.老不如别人有钱
刚刚过了而立之年的小陈,收入也不错,一年将尽20万,按说应该过得舒舒服服,但他就是觉得"不够".他总是抱怨,某某同学都换了几十万的车,自己才开七八万的小车;某某同事换了三室的房子,自己才住个小两居……房子、车都想换,但就是觉得自己钱紧紧巴巴,天天梦想着自己比别人有钱,可现实中看到自己不如人就焦躁不安,哪一样不都和钱有关吗?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体现得尤为明显.于是,有了拼命工作,希望多挣点血汗钱的;有了炒股、买基金准备理财致富的;有了买彩票想凭运气一夜暴富的.然而,不管是什么方法,能真正赚得心满意足的只是极少数,更多的人是在抱怨,"为什么别人能买名车、住豪宅,想什么有什么,我却拼命努力也追不上."
季建林表示,这都是攀比惹的祸.而盲目攀比不仅会使原有的努力变了味道,也会助长虚荣心理,对身体有害而无益.有研究表明,当金钱能使你摆脱贫困时,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但也有研究表明,强烈渴望金钱和财富的人更容易感到不幸和焦躁.
当然,"知足常乐"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季建林建议,不妨学着把关注点放在每天要做的事上,做些让自己感到高兴但与金钱无关的事情,这些事情会让你体会到有意义的事情带来的快乐.这样,你就会从金钱的漩涡中解脱出来了,你获得愉悦感的事情就多了.
焦虑症的焦虑和担心持续在六个月以上,其具体症状包括以下四类: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起出现.
身体紧张: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
对未来无名的担心: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
过分机警: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