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外婆的心理学

作者:海蓝春心理工作室 浏览: 发布时间:10/12/25
周五和远方友人约在锦庐.地铁上来大暴雨,只好就地买伞.妇人推着一车漂亮的伞,旁边3-4岁的儿子哇哇大哭,大吵大闹:"我要去那里嘛我要去那里嘛",声音响彻通道持续不断.
我一边选伞,一边想:要不要搞定这个噪音?吵死了.试试狼外婆的心理学把戏?
拉住小朋友的手,狼外婆慈祥的说:"小朋友,阿姨听到你在哭也,能不能告诉阿姨,你想要干什么啊?"
小朋友看看我,暂时止住了哭闹,但也不说话.
狼外婆再次循循善诱:"小朋友,可以告诉阿姨吗?"
小朋友迟疑着:"我想去那里玩."
狼外婆微笑:"小朋友是不是想对妈妈说,带我到那里去玩啊?"
小朋友的表情轻松了,点点头:"恩"
狼外婆继续"忽悠":"小朋友,你可不可以跟妈妈说你想干嘛啊?你看妈妈现在很忙,要卖东西,你能不能先跟妈妈提要求呢?"小朋友有点犹豫."没事的,跟妈妈说,好吗?"小朋友点点头,嘟嘟囔囔的:"妈妈你带我去那里玩..."狼外婆继续鼓励:"小朋友说响点好吗?妈妈在干活,没有听到也"小朋友已经放松了,因为他看到妈妈在对他微笑:"妈妈,我要去那里玩,你带我去好吗?"他大声说.外地妇人笑起来:"妈妈现在在忙,呆一会带你去好吗?"小朋友点点头.彻底放松了,开始玩手里黏糊糊的樱桃.并且蹦蹦跳跳的.妈妈对狼外婆感激微笑起来.
地铁恢复安静.等我吃完饭再回到这个地铁站,卖伞的妇人和小孩都已经走了.雨还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馒头问是不是跟小孩子讲道理?No,这和对小孩子讲道理无关.首先是认同小孩子可以发脾气这个现实,其次是鼓励小孩子表达他的愿望.第三,认真回应他的要求,并且实现许诺.这里的关键是情绪认同.这个小男孩发现自己说出要求的时候,妈妈只是微笑,并没有他想像中的斥责,而是很合理的答应了他的要求,他的情绪得到回应,首先会感觉安全,不会那么激动和暴躁.其次,他表达了愿望,也得到妈妈的正面回应,这会加深他的安全感,鼓励到他的自我表达愿望.如果妈妈以后经常用这么的方式跟他沟通,这个孩子,还会很容易对他人建立信任和自我控制的品格.好性格,都是大人和孩子平等互动的结果.
小孩子在婴儿时代不懂得表达,只能通过发泄情绪来跟大人沟通,当他发现"发脾气"有时候可以获得回应,他就会认为"这个有用",父母就失去了让他学习自我表达的机会.这个习惯成型后,长大的小孩,会以爆发情绪来宣泄不满.变成一个很情绪化的大人,因为他从小没有学会表达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很可怕?那些独生子女年代出生的孩子,一个小孩对应六个大人,更加有很多机会通过情绪要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爸妈,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之是会被满足的.唯独没有学会好好表达自己的需求.长大后,只会变得更加自我和自私----通常也非常可怜,一辈子是情绪的奴隶.
回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我们的要求,是不是经常被大人回应以欺骗或者漠视?那些场景一直留在我们的情绪记忆里,我们能记得的就是"提要求一定不会被批准","没人会理睬你的要求","不要提要求,大人会骂我的"...于是"表达要求"就跟"被拒绝,欺骗,漠视,指责"的情绪深深链接在一起...长大后,我们将很难自然的表达自己的要求,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回应身边的亲人,孩子.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的身影呢.
狼外婆打算未来专攻儿童心理学.专门忽悠漂亮的童男童女!香喷喷的来.